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金昌市档案馆以“四个强化”推进档案数字化提质增效

  • 时间:2025-05-26 15:00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近年来,金昌市档案馆始终聚焦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力求先行突破,加快推进档案资源信息化进程,全面启动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在系统平台、档案资源、利用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建立起了173.8万条的大型目录数据库,8.5T、1000多万幅的全文扫描数据库,馆藏文书、图片、声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以上。

强化资金保障,提供有力支撑。每年投入足额经费,安排专人负责馆藏文书档案全文扫描和数据挂接工作。中心机房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网隔离”,在内部局域网部署档案管理系统和利用系统,对馆藏全部档案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的离线接收和四性检测;投入专项资金建成全省首家涉密档案室,使用单机版涉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保障涉密档案室档案信息数据和电子全文的管理和维护。

强化流程控制,落实规范要求。每年制定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定全文数字化副本移交接收规范,对各部门、单位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指导,在完成数字化操作时提供标准化指导。通过“三集中”归档文件整理制度,超前控制未进馆档案的归档文件目录和全文档案扫描数据,实现各进馆单位离线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利用。

强化资源建设,夯实基础工作。市档案馆将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物质基础,积极征集“2+4”现代化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等全市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档案,全面记录新时代金昌奋进历程。建成“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6个专题数据库,逐步实现从“档案馆有什么,群众查什么”到“群众查什么,档案馆有什么”的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馆藏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其中城建档案、会计档案、公证档案等专业档案11种12.4万卷,占馆藏总量的58%,真正实现了数量上更多、质量上更高、结构上更优、服务上更好。

         强化成果利用,方便查档群众。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降低了频繁调阅档案对原件的损伤,查阅时间缩短至1到2分钟,实现了“指尖查”,更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利用。依托馆藏档案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平台,挖掘与民生相关的档案信息,围绕群众的民生需求,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近五年来,为群众调阅案卷38000多卷(件),复印档案29000多张,提供电子光盘利用1000多张,拷贝电子档案10000多件。接入全国和甘肃省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异地查询、跨馆查询、网上查询,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